過年被問薪資了嗎?會被問,代表你年輕;沒被問,代表已經被問爛了。上面這幾張圖表、每年會公布的薪資落點統計分析你相信的程度有多高?就看你怎麼解讀
另外,數字也不是單一價值所代表的意義,是吧?數字可以衡量、但幸福不能~
你跟我一樣在最近看過幾篇報導嗎?
『【投書】年收300萬還是甲級貧戶,竹科生活到底窮不窮?』 連台大醫師都被挖角』網路新聞或許我們身處醫療業、也跨在科技業、再加上擔任資方顧問的角色,關於薪資設計,身在我們的工作領域,很有感!
先從最熟悉的說起,醫療業:醫師薪資。醫師的薪資結構在台灣醫療體系中呈現多樣性,受到專科選擇、工作經驗、地區差異以及工作型態,甚至是PPF(proportional physician fee)、基本薪、保障薪設計等多重因素影響。近期的報導指出,新竹台大分院有四名神經外科醫師被以月薪七十萬元挖角,這一數字已超過院長的薪資水平,反映出市場在不同時期對特定專科醫師的高度需求與匱乏性、甚至是熱門科別市場的板塊調整。
影響醫師薪資的主要因素:
專科別差異:在台灣健保給付的世界裡,不同專科的醫師薪資存在顯著差異。根據健保署111年「西醫門診各專科申報」資料,內科系(如心臟內科、腎臟內科)醫師平均每人申報點數達1982萬點,位居前列。所以學長都會說,選擇比努力重要(但其實都努力到頂了)、選科很重要。
工作經驗: 也就是V幾,young V、中生代、資深主治或P;隨著經驗累積,醫師的薪資通常有不同內容的提高。在執業生涯的中期,薪資增長較為顯著。
地區差異: 醫師所處的地理位置也會影響薪資水平。在經濟發達地區,因為民眾或病患經濟的接受度或對保健、自費醫療的而外需要,醫師的薪資通常高於偏遠地區。
工作型態: 全職醫師的薪資通常高於兼職醫師、值班多的高於診次多的。此外,一些醫師選擇開設診所或參與保障薪資合約設計,這也會影響其收入。
醫院或診所類型: 公立醫院與私立醫院之間的薪資結構存在差異。私立醫院通常提供較高且彈性的薪酬以吸引優秀醫師。
健保或自費:過去健保政策的調整對醫師的收入產生影響,在大型醫院不用擔心服務量及來源不足但要值班或急診。近期趨勢,越來越多醫師開業,是基於生活及所得的取捨!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、自費醫療項目越來越多,可以賣的品相及工具就多了起來,另外患者商業保險及自費醫療及保健醫學的接受度,某些專科可能會變得更受重視,從而影響醫師薪資的分佈。
重要的一點是,你知道整體醫療外部市場的需求性嗎?!身處在一個醫院或醫療體系內,很難知道不同體系的薪資及彈性空間;除非你的同學們在各體系並且都會共同分享薪資不怕你知道;再者你也不可能拿最佳的A醫院去跟BCD醫院比照辦理,因為背景條件不同或醫院方不買單!所以具備市場觀的薪資角度是很重要的。
亞洲灣醫智庫的醫療人才庫重要性油然而生,更重要的是,還會連同談判能力、法務合約擬定、經營者面談及簽約會議這些在醫學沒教的事情一次搞定。https://www.asiaonemed.com/changecareers
至於科技業及商業資方的高薪苦惱,我們下期再說吧….(稿費已用完)
資料來源:
Comments